欢迎来到凤凰联盟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49771521

新闻中心

News
您的位置: 凤凰联盟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凤凰联盟入口七年“千里调兵”还差最后一线构建国家水网还有哪些难点?

发布日期:2024-10-31 08:34浏览次数:696

  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通水七年多来,直接受益人口达1.4亿人,4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格局因调水得到优化。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以长江丰富水源为依托,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通过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国家水网主骨架。

  将“被动补水”的思路转变为“主动的水资源布局”,将全国水系连通成网,促进南北方水资源均衡配置、提高我国水土资源匹配性、促进南北和东西经济协调发展,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资源学家王浩看来,是国家水网建设的根本目标。

  当前国家水网建设还有哪些难点,应避免哪些常见误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如何坚持科学态度、遵循客观规律,科学论证?近日,就相关问题,库叔专访了王浩院士。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瞭望智库:请结合您的自身经历,谈下南水北调东中线通水七年多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王浩: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经通水运行满7年了,累计调水超5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一年的径流量,惠及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山东7省市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1.4亿人,已成为沿线城市的供水生命线。

  南水北调中线亿立方米,推动了滹沱河、瀑河、南拒马河、大清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永定河实现自1996年以来865公里河道首次全线年,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上年总体回升0.23米,持续多年下降后首次实现止跌回升。由于南水到来,得到休养生息的北京市密云水库蓄水量于2021年8月23日突破历史最高纪录。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变化显著,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昔日污染严重、臭气熏天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澈见底、鱼鸟成群的生态廊道。南四湖、东平湖等湖泊生态补水达3.74亿立方米,山东省增加水面面积1800万平方米,避免了湖泊水库干涸导致的生态灾难。利用南水北调水源替换超采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水位回升明显,济南泉水持续喷涌。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沿线数十个湖泊自然生态明显修复,绝迹多年的小银鱼、鳜鱼、毛刀鱼、麻坡鱼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鱼类在湖泊中重现。

  南水北调工程,从构想提出到规划建设,再到正常运行已历时70年,必将在中国5000年治水历史中留下光辉印记。

  我自己深度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各个阶段的科学研究,对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取得的成功经验也是深有体会。

  首先是坚持全国一盘棋,始终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从中央层面通盘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家水网的顶层设计;

  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从中央到地方,凝聚共识、高效联动,集中力量突破重大问题;

  三是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尊重自然,顺从自然,顺势而为,按照科学规律去谋划,又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高效发展,多效发展;

  六是精确精准调水,细化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加强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调度,这是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永续利用的法宝。

  瞭望智库: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是“十四五”期间构建国家水网的首要任务,从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构建国家水网有何重大意义?

  王浩:水网无处不在,并且是唯一不可替代的网络。有了水和水网才有了生命,有了生命才有了生产生活,有了生产生活才有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才有了国家。

  我国基本水情和水网重要作用功能,决定我国不能被动适应,而是要主动布局。“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2021年5月14日习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随着人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增多,水网的功能属性也在不断演进。现阶段,水网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八大主要功能。

  水网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人类的生活生产提供水资源,四大古代文明均发源于大江大河两岸,几乎所有城市都建在河流沿岸;

  其次是行洪排涝,通过水网合理安排洪涝水出路,蓄泄兼筹,降低洪水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是营养物质供给,所有平原第四纪沉积物及营养盐大都来自于山体的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过程,其中主要动力是水网;

  【注:第四纪沉积物是指第四纪时期因地质作用所沉积的物质, 一般呈松散状态,最常见的化石有哺乳动物、软体动物、有孔虫、介形虫及植物的孢粉。在第四纪连续下沉地区,其最大厚度可达1000米。】

  第四是能量供给,俗话说水往低处流,通过水电工程可将水流的势能转变为电能利用;

  第五是运输通道,凤凰联盟水网工程的建设为航运提供了便利条件,可实现多流域、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

  第六是生态服务,河网是地球上重要的水生生态系统,同时也是天然的生态廊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

  第七是环境维护资源,河流、湖泊也是人类的重要环境要素和景观资源,是满足人类自然归属感、休闲旅游养生的重要载体;

  第八是文化孕育,水网因其广泛性与特殊性,产出具有丰富的精神与文化功能,水本身就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主骨架推动国家水网建设,对提高我国水土资源匹配性、促进我国南北、东西经济协调发展可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可为受水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北方大中城市基本摆脱严重缺水制约。北京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提升至1.2,地下水水位已经连续5年实现回升,从2015年末到2020年末,累计回升3.72米,水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河北邯郸、石家庄、沧州等下辖的90多个县区受益,500多万人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在山东,南水北调干线及配套工程体系构建起了“T”形输水大动脉和全省骨干水网体系,形成了南北相通、东西互济的现代水网工程体系,有效缓解了山东长期过度依赖黄河水和地下水的困境。

  二是可为粮食安全提供更多的灌溉水源保障。我国北方平原土地和光热资源丰富,唯独水资源短缺,通过调水促进水土资源匹配的效益极高。南水北调也是对冲北粮南运的重大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南北方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南方粮食生产急剧减少,北方粮食生产稳步提高,出现了北粮南运的现象,并且强度越来越大。

  粮食生产需要大量水分支撑,很多地区是以透支水资源潜力来维持粮食生产能力,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未来除了努力调整农业布局、鼓励南方粮食生产之外,适度进行南水北调也是缓解生态危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三是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重要作用。虽然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但是化石能源在很长一段时期仍将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础。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中,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和新疆能源基地均位于北方缺水地区。

  一方面,未来需要优化调整能源产业结构,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发展规模,限制发展煤制油、凤凰联盟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等高耗水的煤化工产业,大力研发和推广利用先进节水工艺和设备等;另一方面,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必要的开源工程仍然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结构逐渐优化、稳步过渡的必要之举。

  四是对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格局的优化有重要意义,完善国家水网甚至可以重塑我国经济地理格局。

  从建设国家水网的高度来看,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不仅是补充现有水资源缺口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主动布局、主动开拓国家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总体要求下,对于国家水别是其骨干工程应该有一些更深远的考虑。

  就以我们团队一直非常关注的西部调水工程为例来说。受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制约,西北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不平衡、最不充分的区域,生存和发展空间面临严峻挑战,解决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问题,直接关系着边疆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成效,是支撑“一带一路”、保障国家均衡、强劲、持续发展的关键。

  西南地区有水没地(云南山区面积占94%,贵州山区丘陵面积占93%),西北地区有地没水。两地区水土都不匹配,而水土的合理匹配就是国家水网的最根本的底层逻辑。

  如果未来通过西部调水工程大量调水至黄河上中游和河西走廊,甚至打通和田、喀什一线,借助西部地区大规模水资源配置,提升西北地区的区位条件,则可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有计划、有体系地打造西北地区的生态带和经济带,并与“一带一路”的相关经济廊道契合,极大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枢纽,进而达到促进东西部、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瞭望智库: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不同区域和城乡的水网布局差距明显,未来将全国水系连通形成一张水网,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配套水利工程,统筹存量和增量。构建国家水网还有哪些难点问题?

  王浩:建设国家水网不是各项水利基础设施的简单叠加,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我们在通盘考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下,通过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优化我国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系统,来强化水资源调配以及防洪、航运、生态保护等各类功能,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理论认知层面,需要深入研究国家水网功能定位、建设目标、实施路径与可持续运行模式,构建现代水网规划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是技术层面,如何量化评估水网工程建设对经济社会、水文气象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如何科学确定水源区可调出水量?如何提高国家水网工程的生态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这些关键技术亟需进一步突破。

  三是应用层面,需在通盘考虑水与经济社会各要素匹配性的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均衡配置与国家水网布局优化方案及实施路径,支撑国家水网工程规划建设重大实践。

  围绕这些问题,我的团队获得了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题目就是“区域水平衡机制与国家水网布局优化研究”,预期将有助于推动完善现代水网规划理论方法,提升水资源驱动效应模拟和均衡调配技术水平,同时可为国家水网工程规划建设重大实践提供科技支撑。

  建设国家水网是促进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相匹配的战略措施,是国家治水布局下的一盘大棋。在这个棋盘上,南水北调东中线和西线都是关键棋子,通过南水北调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逐步形成以“四横三纵”为主骨架和大动脉的国家大水网。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经通水,目前正在开展后续工程规划论证,而西线工程仍然处于研究阶段,迫切需要加快各项前期工作,尽快构建完善的国家水网。

  前述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六大宝贵经验中的每一条都是经过了长期实践检验的,对国家水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例如全国一盘棋,国家水网本身就是在全国一盘棋视角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的产物,必须坚持局部服从全局、地方服从中央,从国家层面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把这盘棋下好。

  建设国家水网、建设流域水网、建设各省的水网、建设各地区的水网,乃至建设一城一地一域的水网,都需要互相衔接,不能拆东墙补西墙,不能顾前不顾后。

  例如,调水不能都打长江的主意,长江也要大保护,长江经济带也要发展,长江也面临着防洪、发电、供水、航运四大任务,还承担着生态调度的任务,所以一定要全国一盘棋,顶层设计非常重要。

  例如重视节水,事实证明,坚持节水优先,先节水后调水,通过社会水循环全过程集约节约利用,是南水北调工程发挥最大效益的根本保证,也是未来国家水网工程发挥最大效益的根本保证。

  我们以2020年为现状年做过一个测算,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这五个南水北调主要受水省市中,94%的地市人均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值,其中有11个地市人均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值的二分之一;76%的地市万元GDP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值,其中有12个地市低于全国平均值的二分之一。

  人人都知道以色列是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是285立方米。但是南水北调通水后,外调水供水占北京市区供水的75%,在这种情况下,人均水资源量还不到150立方米,南水北调通水前,仅为97立方米。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北京有多缺水了,现在以色列、瑞士、北京、天津这四个地区可以说是全世界用水效率最高的地方。

  必须先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我以前说过,要像防止战争一样减少跨流域调水,能不跨流域调水就不调,万不得已了才调。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跨流域调水也是解决水问题的最后手段。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不停的节水就意味着节水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就会超过跨流域调水的边际成本。前述六大宝贵经验中有一条是尊重客观规律。客观规律包括两个:一个是自然规律,一个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节水边际成本的逐步递增超过跨流域调水的边际成本,跨流域调水就成为经济上一个合理的手段。

  瞭望智库:前文中您提到,构建完善的国家水网,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对此您有何建议?

  王浩:东线一期工程是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向北延伸修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自2013年11月正式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入山东省52.9亿立方米,缓解了受水区的水资源短缺状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但是与规划确定的年增调水规模(36.01亿立方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其二,受水区配套工程建设滞后、调水的价格劣势等因素,导致山东省调水量最多的年份仅消纳了增供水量规模的50%左右;

  其三,安徽省规划供水量是由东线一期工程抬高洪泽湖正常蓄水位而增加的淮河水利用量,难以区分计量。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水源丰沛,工程难度低,北延过黄河,可向河北、天津甚至北京供水,并为白洋淀和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补水,恢复黄河以北大运河的水运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符合构建“四横三纵”国家水网的战略布局。

  一是充分利用风光电等新能源降低东线调水成本。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平湖以南共设13个调水梯级30多座大型泵站,电费支出占南水北调东线%以上,是造成东线水价较高的直接原因。我们的初步研究表明,合理利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充分发挥东线工程沿线湖泊的调蓄功能,有望在现有支出基础上降低电费约50%。可以有效促进调水量消纳,高质量实现调水工程达效,并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意义重大。

  二是优先推进东线一期北延工程,充分利用一期工程100 m⊃3;/s的穿黄能力,适当打开黄河以北卡口,明确供水对象,稳定供水水量,加快消纳一期工程能力,为解决海河平原中东部地区地下水超采、河湖生态缺水问题提供条件。同时,充分挖掘引黄入冀补淀、位山引黄、潘庄引黄、李家岸引黄等现有引黄能力,各线路均已具备向北输水条件,各省市的配套工程基本完善,可有效减少配套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为地下水超采治理补给水源,更好地实现与南水北调中线互补互济。

  三是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应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思路予以推进。东线一期工程尚未达效,主要症结是水价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的障碍,而不是缺不缺水、如何利用的问题。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受水区水源包括本地水、引黄水、引江水等,各类水源成本费用不同,为了避免后续工程出现类似情况,需要建立完善水价协调机制,促进外调水量消纳和水资源优化配置。

  四是将南水北调工程战略效益延伸到滦河流域。近年来,滦河下游地下水超采和河湖生态受损严重,如果滦河水能够适度回头,有利于保障滦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南水北调东中线亿人。滦河水“回头”不是分配天津市外调水量,而是在调水规模中额外增加唐山引滦水回头水量,并承担相应的外调水成本。

  王浩:自1952年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经过50年的研究论证,《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才于2002年获得国务院批复。期间先后组织了上百次国家层面会议、6000多人次的专家论证,才最终确定了工程规模、总体布局和实施方案。

  坚持科学态度、遵循客观规律,对于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意义重大,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科学审慎论证方案,不仅要注重科学性,更要注重现实可行性,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反对意见,集合当代智慧,确保拿出的规划设计方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二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从国家水网的高度、从千年历史的尺度,审视国家水网的骨干工程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的塑造作用。

  三是要审时度势、科学布局,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设计,避免后续计划无法衔接或重复建设。

  四是必须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的深入研究,科学认识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面临的现实需求和挑战,进而合理确定工程的功能定位、建设目标、空间布局和实施路径。

  一是要明确战略目标。西部调水线路海拔高、覆盖范围广,能够沟通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等西南诸河以及长江、黄河和西北诸河,辐射影响淮河、海河等流域,具有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难以比拟的战略优势。应明确战略目标,着眼于广大的北方缺水地区,在紧密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在国土开发利用保护的大格局上做好全局谋划和整体布局,不能局限于一城、一地、一域。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长期以来的目标都是引长江流域上游各支流的水进入黄河,以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各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缺水问题。

  然而,随着近几十年来国家的快速发展,发展阶段、发展需求、国际形势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亟需将“被动补水”转变为“主动的水资源布局”,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引领整个北方的发展。

  二是要积极扩展发展空间。我国西北地区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区位条件优越,胡焕庸线%的GDP。拓展发展空间,关键问题在于缺水,亟需从整体布局国家水网的高度,解决水的制约问题,从而改善自然、经济和人文发展空间,重构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实现“开疆拓土”的效果,拓展我国生存和发展空间。

  因此,从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高度谋划西部调水,尽可能扩大受水区面积,提升国土发展空间,支撑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战略布局,对于增大国家战略纵深、优化国家发展格局、维持边疆地区稳定、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等都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是要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针。通过西部调水,创造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带动一系列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这将为众多勘探、设计、施工、服务行业以及技术创新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和收益。

  随着超大规模绿洲的兴起,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并在现代科技和节水观念的引领下,钢铁、能源、电力、煤炭化工、建材、旅游等现有基础产业作用将充分发挥,未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食品、生态旅游、文化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创造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吸纳百万人口,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敦煌、和田、喀什、哈密、吐鲁番等沿线城市人口将大规模增加,崛起若干个新的中心城市,推动我国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

  在全球信息化和物流现代化的支撑下,向东可以覆盖国内市场,联系着亚太经济圈,向西可以开发中亚、西亚,以至欧洲和非洲市场,将成为“世界上最长、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文化大走廊”,极大地提高西北地区的经济地位和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欧亚大陆东西联动,保障国家均衡、强劲、持续的发展。真正意义上创造性地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针,为稳定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为东部地区的创新、发展与繁荣提供新的动力,将成为打开未来中国发展的钥匙。

  四是要统筹优化布局。西部调水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整体布局、谋定而后动,不能因眼前短期利益而损失长远整体利益。

  统筹处理好水源区和受水区发展需水,需要在保障水源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合理调水规模;

  统筹处理好西南地区水电效益发挥,不能以大规模损失已建水电效益为代价。长江上游、雅砻江、大渡河、金沙江等水电基地已基本建成,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其持续发展不仅对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影响电力输入区上海、浙江等地的用电安全,大规模调水实际上是利益格局的再调整;

  统筹开发利用长江上源各河流和西南出境河流,短期可以借用长江上源各河流水量,远期以出境河流水量置换。从水资源战略的视角来看,水资源将是未来最为宝贵的资源,尽可能增加我国可利用水资源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达到21%,因此,西部调水需要做增量,水源一定要充分利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三条河流,因为这三条河流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极低。

  同时,也要串联起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白龙江等长江流域支流,使整个系统互联互通,可以作为西部调水的水源应急备份或补充。充分利用三江水源,可以极大增加我国可利用水资源的增量,且不影响长江流域的相关发展利益。也是契合了强调的“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等要求;

  统筹一期和后续工程的衔接,整体设计分期分段实施,避免拆东墙补西墙、叠床架屋等决策失误。长江大保护的任务很重,若西部调水只打长江的主意,大家都来吃唐僧肉,长江也不堪重负。光在存量上想办法,拆东墙补西墙,既损失了现有基础设施的水电效益,也导致了西线一二期工程衔接上的重复建设,同时增加的工程难度几乎是现有施工能力无法实现的。

  最后是长远整体规划,分步分段实施。青藏高原的特点是山高谷深、山体高大、山脉绵长,直接贯穿山脉的难度很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就应充分利用我国“一二级阶梯”的地形特点,尽可能降低输水线路高程,兜住青藏高原水源,保障有水可调,同时还要确保全程自流,降低运行成本。

  当然,调水目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遵循“分期分段、由近及远、先易后难、先通后畅”的原则。例如先打通临近黄河的区段、保障成都平原需求的区段等,优先施工打通1-2条供水隧洞,先满足近期用水需求,后续再根据需求负载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平行隧洞的条数,逐步贯通全线工程,确保主体工程不晒太阳,配套工程开枝散叶慢慢完善,可以有效减少投资强度,并且始终保障供需平衡。

  瞭望智库:水价是高质量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的前提,也是工程建设和运行良性循环的基础。在利用水价,通过调整水价这个杠杆方面,您有哪些好的建议?

  王浩: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十六字治水思路,水价调控是两手发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水北调工程涉及水源区和受水区,调水价值体现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因此制定南水北调工程水价需要从全局考虑,作为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工作推进,要想实现工程良性运行,关键是要落实全成本水价、推进综合水价、科学确定水源比价与用户差价三方面事情。

  结合我国水价改革实践,水价的全成本核算包括7大部分,分别是资源成本、工程成本、生态成本、环境成本、机会成本以及利润和税金,其中利润和税金一般体现在工程成本中。

  资源成本是水资源稀缺性的体现,是水资源所有者为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实现永续利用,向用水户征收的税费;

  工程成本体现的是水资源生产供应部门生产经营成本补偿和收益,除投资回收和运行管理成本外,还包括利润和税金等,供水具有公益性,应遵循保本微利原则来定价;

  生态成本体现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退化的补偿或恢复投入,在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下,经济社会用水与生态用水存在竞争性,水资源开发利用必然导致生态效益损失;

  环境成本体现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损害的补偿,用水排放的污染物将影响水环境系统,导致水质等级下降、导致服务功能降低,基于污染者担责和污染者付费原则,对污水排放者征收污水处理费,实现外部性影响内部化(将经济行为带来的外部影响变为内部影响,从而消除外部影响,使经济运行在帕累托最优状态);

  机会成本体现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的其他利用效益损失,比如为了保护水源限制生产,为了满足供水导致其他用途的效益损失等,这些都要在水价中有所体现。

  所谓综合水价,就是将外调水、本地水、再生水、雨洪水等各类水源统一纳入到水资源配置体系,在水源输入端每一类水源均实行全成本定价,价格有所差别,统一纳入到供水成本;

  在供水输出端同类型终端用水户实行同质同价,缓解部分水源成本高导致的用户水价高、水源开发利用率差异大的问题,消除水源竞争、实现用水公平。

  北京市在综合水价方面做得非常好,水源公司、自来水公司、排水公司(含再生水利用)一体化管理,统一核算,终端用户同质同价,这样在水源选择上没有竞争,有效提高了调水工程效益。

  所谓水源比价,通过差异化水资源费或水资源税调节各类水源比价关系,从而实现合理调节各类水源开发利用的目的。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为促进再生水利用,原则上再生水水价应低于地表水水价;同时为了控制地下水超采,超采区地下水水价应高于地表水水价。

  总之采取的原则是,鼓励使用什么水源就尽可能降低它的价格,限制使用什么水源就尽可能提高它的价格,并通过各水源比价关系来平衡供水总成本。

  二是用户用水也是分层次的,可以分为刚性需求、弹性需求和奢侈需求三部分,刚性需水是满足生活、生产的基本用水部分,弹性和奢侈需水则是由于技术、意识等因素导致超出基本需求的用水部分,通过阶梯水价或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抑制弹性和奢侈用水。

  对于水资源极为短缺的南水北调受水区,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水价应科学调整和适当提高;对于城镇贫困人口,可适当降低水价或由地方财政予以补贴;对于农业用水,可参照“按方收费、按亩(产)返还”的模式对农业水价进行改革。

  用户水价差价制定遵循的原则,对于承受能力低和刚性需求的用户就尽可能降低水价,对于承受能力高和浪费的用户就尽可能提高水价,用户水价的总收入要能够平衡总成本。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8-2024 凤凰联盟(fhlm)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xml地图  txt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